淅川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,总面积2820平方公里,辖17个乡镇、街道,469个村、社区,72.4万人。
县情有五个鲜明特点:
一是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。淅川有2616平方公里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,占总面积的92.8%;丹江口水库水域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,其中淅川境内506平方公里,占总面积的48.2%。中线工程调水渠首在我县九重镇陶岔村,被形象的誉为“水龙头”。
二是全国水利移民第一大县。移民搬迁历时半个多世纪,先后动迁36.8万人,创造了移民工作的“淅川奇迹”,铸造了永载史册的“移民精神”,受到李克强总理等领导的肯定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,专门为中线工程通水和移民工作点赞。2021年5月,习近平总书记莅临淅川,考察陶岔渠首枢纽工程、丹江口库区水质保护和九重镇邹庄移民新村情况,对淅川水质保护、移民后续发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。
三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。以每年10万亩以上的规模推进造林绿化,2015年以来,造林面积持续保持全省县级第一;为保护水质,先后关停企业350多家,取缔网箱5万多个、畜禽养殖场600多家(户)。现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、省级森林公园3个,湿地保护区面积达100多万亩,库周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2万个左右,被誉为天然氧吧。
四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。淅川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,经过五年努力,全县32679户1155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2020年2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,是唯一一个连续3年脱贫攻坚综合评估居全省前5名的县。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、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、“千企帮千村”精准扶贫推进会、林业生态扶贫现场会先后在淅川观摩或召开。“短中长”模式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扶贫案例,易地扶贫搬迁特色经验入选全国“十三五”典型案例,党建扶贫、产业扶贫、教育扶贫等特色做法,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18次批示。2021年3月,被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四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。
五是文化旅游资源大县。淅川旅游资源丰富,丹江湖、陶岔渠首、丹江大观苑、香严寺、荆紫关古镇等各具特色,是河南省政府确定的八条旅游热线之一。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、楚文化发祥地,曾孕育了商圣范蠡、史学家范晔、思想家范缜等星光熠熠的历史名人。淅川是全国文化先进县、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、全国文物大县,共出土文物9万余件,其中云纹铜禁现为河南省博物院镇院之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