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卓资”源于山名,因县镇东山顶平似桌子,故名“桌子山”。1945年10月,贺龙率部解放“桌子山”,绥蒙政府析置“龙胜”县,1952年由政务院更名为“卓资”县,意喻天资卓越。卓资县域面积3119平方公里,辖3乡5镇、10个社区、109个村委会,全县总人口19.2万人。县境西邻首府、东接市府,地处呼和浩特市与乌兰察布市九个旗县市区结合部,自古即为“丰州噤喉、归绥门户”之地,是京呼大通道构架的重要节点区。G6、G7、110国道、S105、S209、呼兴运煤专线、集凉公路、京包铁路双复线、呼张高铁等10多条交通干线纵横过境,境内有卓资东、旗下营南两座高铁站,县城卓资山镇西距白塔国际机场70公里、东距集宁通用机场50公里,交通便利,区位优越。
历史沿革与行政规划。县境旧石器晚期即有先民生息,战国、两汉即设云中、定襄、雁门、武要等郡县,留存着古老的赵、秦长城遗址、汉代武要古城遗址及北魏墓葬。卓资是著名的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解放战争绥包战役、集宁战役的主战场之一。卓资人文荟萃,境内红色文化、黄河文化、商旅文化交融并蓄,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大黑河文化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卓资人的精神气质。近年来,全县上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,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各族人民“热爱祖国、建设卓资”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、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,展现了新时代的卓资风貌。
卓资是养生福地。县域位于“避暑之都”乌兰察布腹地,属大陆性季风气候,年平均气温2.5℃,平均海拔1750米。发源于境内的大黑河属黄河一级支流,流经县内87公里,流域面积2531平方公里。这里高山草原风情万种,奇山异水遍布四域,红召百里山水画廊、大榆树林胡古塞同为国家4A级景区,红石崖国家生态公园、龙胜国家森林公园、辉腾锡勒高山草原、淖尔梁高山牧场等景区风光优美、魅力独绝,明星沟、隆胜湖、卧佛山、斗金山、大黑山等景点极具开发潜力,是消夏纳凉、度假休闲、健身疗养的绝佳去处。卓资熏鸡百年飘香、图书市场闻名遐迩、改革曾开风气之先,素有“熏鸡之乡”、“图书之城”美誉,是连续六届全国“田径之乡”,近年来先后被评为“中华诗词之乡”、“国家级卫生县城”、自治区园林县城、卫生县城、文明县城、食品安全平安县城和双拥模范县城。
卓资是资源宝地。县境风能资源储量丰富,有效风时多,风能品位高,地表以上70米高处年平均风速在7.2~8.8米/秒,年有效风时7300~8100小时。全县可利用风电场7处,面积830平方公里,风电装机容量可达390万千瓦。县境内太阳辐射平均在5913.6兆焦耳/平方米以上,年均日照总时数3061.5余小时,属全国日照高值区。全县已探明矿种30多种,金属矿有铁、钼、金、银、锰、锌、钨等,非金属矿有煤、石墨、石棉、云母等,其中,钼矿探明储量3.18亿吨。
卓资是发展高地。近年来,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,全力促进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协同发展,全面建设“绿色卓资、低碳卓资、宜居卓资、幸福卓资、活力卓资”,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。